以评估验收为抓手,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重点实验室完成阶段性自评估与重大项目验收
发布日期:2025-07-21 10:04:11
点击次数:次
近期,重点实验室取得系列重要工作进展:顺利完成首轮五年建设周期综合自评估,高质量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的重大项目验收评审,并有序推进新立项科研项目的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工作。
聚力攻坚,高标准完成阶段性自评估报告
2025年4月,自然资源部开展部属重点实验室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迅速启动“迎评攻坚专项行动”,组建由主要领导及共建单位学科带头人领衔的“迎评攻关小组”,团队成员主动放弃五一假期及连续6个周末休息,实行“白+黑”作战模式,通过建立“责任到人、时限到天、标准到点”的闭环工作机制,按时提交了评估材料。
本次评估系统梳理出多项重要成果。西秦岭典型铅锌矿床伴生关键金属赋存状态、富集机理及成矿指示作用;西成地区铅锌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规律;西秦岭选区研究与勘查增储技术;甘肃省白银市白银矿田深部及外围铜多金属矿找矿预测;富氦气田形成条件与氦气成藏的核心要素。
上述成果解决了黄河上游地区成矿与勘查重大科技问题,为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深地专项立项提供了基础资料,为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提供了科技支撑。
挂图作战,高效率完成重大项目结题验收
在全力推进实验室评估验收工作的同时,重点实验室组织科研骨干高效完成多项科研任务:
顺利通过科技厅省重点研发计划(工业类)项目结题成果验收。研究成果明确了厂坝-李家沟、邓家山及谢家沟等矿床中关键金属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于硫化物矿物中,并揭示了其富集规律受控于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项目执行成效显著:全面超额完成研究任务与考核指标,取得国家专利1项、发表高质量论文5篇;按时完成2024年省委组织部重点人才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研究成果揭示了沉积过程中铅锌金等金属元素的富集-运移-转化机制,明确了以洛坝、厂坝、毕家山、阳山、李坝为代表的有机成矿模式。按项目计划完成了主要研究任务,已发表高水平论文1篇,形成了系统研究报告;积极开展2024年度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样品采集,科研团队赴陇南成县对研究区多个废弃矿山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科学布点采样,共获取优势植物样品20件(5个类别)及其配套根际土壤样品22件,为揭示植物-土壤系统重金属迁移富集机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撰稿:马志涛 审核:王晓军 监制:杨君)
聚力攻坚,高标准完成阶段性自评估报告
2025年4月,自然资源部开展部属重点实验室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迅速启动“迎评攻坚专项行动”,组建由主要领导及共建单位学科带头人领衔的“迎评攻关小组”,团队成员主动放弃五一假期及连续6个周末休息,实行“白+黑”作战模式,通过建立“责任到人、时限到天、标准到点”的闭环工作机制,按时提交了评估材料。


挂图作战,高效率完成重大项目结题验收
在全力推进实验室评估验收工作的同时,重点实验室组织科研骨干高效完成多项科研任务:
顺利通过科技厅省重点研发计划(工业类)项目结题成果验收。研究成果明确了厂坝-李家沟、邓家山及谢家沟等矿床中关键金属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于硫化物矿物中,并揭示了其富集规律受控于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项目执行成效显著:全面超额完成研究任务与考核指标,取得国家专利1项、发表高质量论文5篇;按时完成2024年省委组织部重点人才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研究成果揭示了沉积过程中铅锌金等金属元素的富集-运移-转化机制,明确了以洛坝、厂坝、毕家山、阳山、李坝为代表的有机成矿模式。按项目计划完成了主要研究任务,已发表高水平论文1篇,形成了系统研究报告;积极开展2024年度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样品采集,科研团队赴陇南成县对研究区多个废弃矿山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科学布点采样,共获取优势植物样品20件(5个类别)及其配套根际土壤样品22件,为揭示植物-土壤系统重金属迁移富集机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撰稿:马志涛 审核:王晓军 监制:杨君)